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,是冬季的第4个节气,气温显著下降,冬至是即将进入寒冷时节的标志,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进九”和“数九寒天”了。
冬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蚯蚓结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”
一候蚯蚓结: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,此时阳气虽已生长,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。
二候麇角解:糜与鹿同科,却阴阳不同,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,所以为阴,而冬至一阳生,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。
三候水泉动: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
冬至日是白天最短、夜晚最长,表示阴旺盛到了极点而开始衰退了,阳气虚亏到了极点而开始生发了,所以冬至日是阴极而阳生的关键时刻,在冬至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帮助阳气顺利生发,所以冬至养生很重要。
冬至是“数九”的开始,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。外出时注意保暖,注意头、颈、腰、膝、足的保暖,外出时加穿外套,戴上口罩、帽子、围巾及手套,尤其在早晚气温较低出门要注意保暖,每晚进行温水浴足。
应早睡晚起,晨练时间不宜过早,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,或使原有疾病复发。冬至后,天气寒冷、阳气伏藏,顺应这一变化,此时养生当注重于“藏”,早睡晚起的同时,勿过度操劳,避免急躁发怒,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。注意生活规律,定时开窗换气,常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进行室外体育锻炼。
要运动最好等太阳出来,再进行户外锻炼,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,在运动中也要注意保暖。运动后即使补充水分。
冬至是大补的最佳时机,俗话说“冬至进补,身体如虎”,在南方,我们会有吃一些热量高,滋阴补阳的食物的习惯,如汤圆。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。人们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,适当吃一些羊肉、枸杞、韭菜等药食。
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,阳气开始萌芽。顺应这一趋势,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,如食用羊肉、糯米、狗肉、大枣、桂圆、芝麻、韭菜、木耳等,少吃冷饮、海鲜等寒性食物;
冬季吃的肉类等肥甘厚味较多,容易导致饮食不化、聚湿生痰、内热积聚,更易引发疾病。所以大家在食用热性食物的同时,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稍清凉的食物,如荸荠、藕、梨、萝卜、白菜等。此外,寒冷的气温下,大家还可以每日喝上一碗热乎乎的杂粮粥,不但会让身体立刻感到温暖,还能暖肠胃、唤醒消化系统,促进食欲。冬季气候一般比较干燥,常有大风天气,因此,滋益阴精也是冬至养生的重要内容。辛辣厚味、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,平时多喝水、多吃水果。
冬至过后正值数九寒天,根据中医学“寒则热之”和“内病外治”的理论,在“三九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敷贴治疗,可疏散风寒、温阳化湿、健脾补肾,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、祛除疾病的目的。“三九贴”与“三伏贴”都是根据“天人相应”的原理在特定的时令进行预防和治疗,二者呼应配合,“三九贴”是“三伏贴”必要的延续与补充,加强并巩固了“三伏贴”的疗效,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。
撰稿:治未病陈宏艳
审核:赵铁葆